《宫女图》1960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,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,高177厘米,宽198厘米。
李仙蕙是唐中宗李显第七女。初封永泰郡主,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长子武延基。701年,其兄李重润和夫武延基私议二张兄弟与武则天内帏之事,为武后杖杀。据1960年9月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铭记载,永泰郡主在事发第二日死于难产。但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等史书记载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。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,迁葬乾陵附近,号墓为陵。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“陵”的公主,规格与帝王相等。
《宫女图》中描绘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,展露了永泰公主生前宫廷生活的一个剪影。画面绘有女官2人,宫女7人,共9人。女官头梳高髻、螺髻、双螺髻。身穿窄袖袒胸襦衫,肩披帛巾,下穿红、绿、黄色曳地长裙,裙下露如意云头履尖。宫女个个体态丰盈,婀娜多姿。她们分别手持烛台、团扇、如意、方盒、盆、高足杯等物,在为首女官的引领下彼此顾盼呼应,缓步徐行,宫女们姿态不同,表情各异,有的神情专著,有的顾盼流连,有的若有所思,有的神态安然。画中宫女风姿绰约,神态被描绘得细致入微,生动传神。体现了大唐喜好秀丽丰满、华贵艳媚的女子的风尚,把唐代女性高雅、自信、不凡的气度表现的玲离尽致,真实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生活的一瞬间。充分展现了唐代画师深厚的绘画功底和造诣,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《宫女图》整体构图既注意到各显人物特点,又顾及到画面和谐统一,色彩丰富,线条流畅,布局疏密相间,错落有秩,使画面显得丰富而有变化。画师着重通过人物的人物相互顾盼,正、侧、向、背各种微妙的变化,使单调排列的宫女神情相应,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。人物造型的准确性也达到令人惊异的程度,人体比例恰倒好处,简洁明了的线条挥洒自如,特别是那富于弹性和质感的铁线描,有的竟长达一米二以上,流畅圆劲。画师深厚的功力和艺术造诣,着实令人惊叹折服。
这幅唐墓壁画因时隔一千多年,颜色略有剥失,但仍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,实为唐墓壁画的上乘之作。同时它也为研究唐代的宫廷生活、服饰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,达到了艺术效果与历史价值的高度统一。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。